微商品牌网手機版 推广

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再起“白菜价”

2023-09-29 16:00:24 來源: 微商网 作者:青鸾传媒

  

微商网消息:

又一场利率价格战

双节将至,银行消费贷款利率“价格战”再起。 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再次推出利率优惠,吸引借款人关注。

“金九银十,限时特惠”,9月19日至28日,招行闪贷客户使用优惠券纯新金额提取年利率低至3.3%。

成都农商银行推出无息支持,支持消费活动。 银行优快贷新客户成功获得授信,将有机会获得30/15/7/3天免息券。 使用优惠券取款时,免息期内可享受0利息。 优惠,优惠后首年提款利率低至3.25%,该产品授信额度最高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消费场景可用于装修,购车、旅游、教育、医疗、日常开支。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款利率“价格战”轮番打响,贷款利率也一降再降。 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李万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已正式启动,90%以上借款人可享受政策红利,节省资金。一定数额的利息支出,加上各类消费促进政策的催化,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恰逢双节期间各项促消费活动,消费信贷是今年各大银行的业务重点。 各大银行自然会“不遗余力”抓住这一机遇,加大2023年消费信贷规模。

消费贷款利率低到是“白菜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 某大型国有银行个人贷款中心人士指出,“现在银行已经建立了大数据机制,根据借款人的工作单位、工资水平、还款能力、信用报告等多种指标来评估利率” .,并且可以获得超低的利率。 能够获得贷款的人是有限的。” 上述成都农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表示,该行消费贷款申请仅向事业单位、国企、金融行业等领域借款人开放。 此外,借款人的信用报告还须满足连续三个月不逾期、累计逾期贷款次数高达6次及以上等条件。

上半年消费贷款大幅增长

在扩大内需、促消费政策红利的强力刺激下,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 今年上半年,消费贷款也成为银行个人贷款增长的主力。 从2023年半年报数据来看,多家A股上市银行消费贷款余额有所增加。

利率低至3.25% 银行消费贷开“卷”黄金周__利率低至3.25% 银行消费贷开“卷”黄金周

国有主要银行中,截至6月30日,农业银行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4320.22亿元,增长5.7%。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4.9%,主要是该行积极拓展新的消费场景,提高消费金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3688.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3.59亿元。 ,同比增长24.83%。 该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坚持创新引领,满足居民合理消费融资需求,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截至6月30日,上述三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2723.51亿元、1381.61亿元、2774.2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4.68%、12.99%、10.61% 。

中信银行表示,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坚持“场景独立、风控独立、产品独立”的发展原则,持续优化消费贷款产品营销能力。 在聚焦优质主力客户群的同时,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的融合,拓展“汽车消费”、“生活”等优质场景产品的升级和应用,为客户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在线自助式融资服务。

合理定价保证利润空间

_利率低至3.25% 银行消费贷开“卷”黄金周_利率低至3.25% 银行消费贷开“卷”黄金周

推动消费贷款福利营销,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望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 但也要注意,过低的消费贷款利率将进一步压缩银行的息差和利润率。 ,同时增加风险管理成本。

李万福进一步指出,当前消费贷款成本已处于历史低位,多家银行利差已接近警戒线。 未来消费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不大。 在这场消费贷款市场的竞争中,银行仍然需要参考自身的资金成本来制定合理的价格,以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消费贷款市场过度“价格战”导致产品风险与收益错配,不利于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业务风险防范和业务可持续发展问题; 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容易导致跨市场套利,引发部分借款人过度消费,并可能引发本地资产泡沫风险等。从银行角度看,有必要增强合规经营意识依据法律法规,加强销售人员培训; 优化业务流程,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信贷市场约束机制。 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高违规成本。

招商联盟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信贷发展应在适度合理范围内,不宜盲目过度。 服务目标并不是越低越好。 银行要切实防范“不该放贷”、“过度放贷”等问题,降低“共担债”风险发生的概率。 消费者应将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来说,每月房贷还款额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 尤其是年轻客户,不要盲目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借钱。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

上一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保险事故动力蓄电池检测评估指南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5016134号-3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微商网 www.shixunjie.cn 版权所有 青鸾传媒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