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 21:55:09 來源: 微商网
微商网消息:
钱晓瑞/文
随着银行理财市场半年报的披露,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成绩单”即将揭晓。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拥有存续理财产品,存续产品总数为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年度最佳; 27.65万亿元收窄。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规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95.15%。 与此同时,混合型和股权型产品的比例有所下降。 资产配置也以固定收益为主,其中债券投资占比由上年末的50.4%下降至47.7%,现金和银行存款投资占比则由17.5%上升至23.7% %。
专业人士分析,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接受净值波动较大的理财产品的能力较差,更倾向于购买中低风险的固定资产。收益型理财产品。 继去年财富管理市场经历了一波“破净”浪潮后,今年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投资自己的最爱,努力“稳身”。 增加“净值稳定器”存款,降低信用债占比,优化净值曲线,改善客户持有体验。
理财市场现有规模达25万亿元,13家中小银行现有产品已出清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23)》,对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拥有存续理财产品,存续产品总数为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年度最佳; 2022年的27.65万亿元和2022年同期的29.15万亿元均有所下降。
从机构类型来看,财富管理公司是财富管理市场中最主要的机构类型,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最多。 存续产品仅1.62万个,存续规模2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99%,占整个市场的比重已达81.55%。
财经网财经分析发现,农行理财、中信理财、平安理财、上海银行理财、重庆银行、大连银行、江苏银行等20余家银行及理财公司还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财富管理业务报告。
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信银行的存续产品数量和规模均为最高,分别达到1483和1.53万亿元。 农行理财和平安理财紧随其后,存续产品超过500个,分别达到581个和830个,存续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和8752亿元。
此外,苏银理财、上海银行理财、汇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的存续规模也超过千亿元,分别为4465亿元、3152亿元、1820亿元。 幸存产品数量为 435 件、377 件、499 件。
银行理财业务中,杭州联合农商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最多,达到344个,金额509.33亿元; 大连银行理财产品金额最高,达到586亿元,产品数量为174个。
尽管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现有产品数量和规模有所收窄,但部分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仍保持增长趋势。 例如,速银理财存续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为435个和4465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6%和24%; 分别增长18%和2.7%。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6月末,净值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95.94%,较上年同期提升0.8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些银行纷纷退出资管市场,现有理财产品的中小银行数量有所下降。 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由2022年末的109家和140家分别减少至105家和131家,合计减少13家。同期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数量保持不变时期。
财经网发现,上半年,江苏银行将现有理财产品全部转让给旗下理财子公司苏银理财进行管理。
江苏银行在官网披露,速银理财将本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服务宗旨,认真履行产品经理职责。 江苏银行将继续作为产品销售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 管理服务。
固定收益产品占比超过95%,现金存款占比大幅提升
从投资性质看,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占比持续上升,创出新高。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固定收益产品存量规模24.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的95.15%,较上年同期上升1.32个百分点。年。 同时,混合产品现有规模1.11万亿元,占比4.38%,较去年同期下降1.52个百分点; 现有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小,仅为0.08万亿元,占比0.33%。 至 0.31%。
公开资料显示,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属于稳定型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 资产类别资产占比不低于80%,受股市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 混合理财产品投资于债权、股权、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资产,且任何类型资产的投资比例不超过80%,通过组合投资进一步分散风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据财经网财务分析,截至上半年末,深圳农商银行、大连银行、宁夏银行、河北银行、泸州银行、重庆银行、绍兴银行、青岛农商行、盛京银行已达到100%,商银理财、汇银理财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占比超过99%。 在已披露半年报的理财公司中,仅有平安理财在上半年发布了新的权益类产品。
对于固定收益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的原因,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益勤分析认为,一是客户风险偏好下降,呈现明显保守趋势。 其次,混合型、股票型产品多年来表现不佳,逐渐产生了挤出效应。 该部分资金投资产品风险水平已降低并转至固定收益产品。
“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接受净值波动较大的理财产品的能力较差,更倾向于购买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 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去年理财市场经历了一波“破网”,投资者赎回的现象增多。 今年,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投资自己的最爱,在“稳身”上下功夫。 新发行产品中固定收益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此外,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也以固定收益为主,债券、非标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分别为19.08万亿元、1.94万亿元、0.94万亿元,占总投资的比例。 资产的63.68%、6.48%、3.14%。
其中,理财产品配置债券的比例由上年末的50.4%下降至47.7%。 同时,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大幅提升,由上年末的17.5%上升至23.7%。 2022年同期比例仅为14.1%。 据理财公司披露,上半年,农银理财和平安理财分别占现有理财产品投资现金和银行存款(渗透后)的23%和30.52%。
“现金和存款资产持续上升至24%,约占基础资产的1/4。其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是其主要优势,主要是因为金融投资风格追求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收益,因此较低稳定是关键,这也符合居民端存款上升的趋势。” 开元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随着商业银行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的下调,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相对较低,个人存款利率仍具有一定优势。
周益勤还提到,从2014年到2022年底,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尤其是信用债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5%上升到62%。 经历2022年底的赎回危机后,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也在积极调整,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增加更多“净值稳定剂”存款,同时降低信用债比重,优化资产配置。净资产曲线。 提升客户持有体验。
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两极分化的总人数超1亿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方向的变化反映了当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风险偏好为2级(稳定)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仍然最大,达到34.31%。 %,反映出理财产品投资者仍偏爱低波动性产品。
但整体来看,也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上半年,二级(稳定)、三级(平衡)个人投资者占比较2022年同期和2022年底有所下降,但一级(保守)和三级风险偏好五级(进取型)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占比较年初有所上升,分别增加1.32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银行理财市场现有产品数量和规模下降的情况下,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却只增不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规模达1.04亿人,较年初增长7.24%,同比增长13.41%。 其中,个人投资者增加679.06万户,机构投资者增加21.38万户。
从结构上看,财富管理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人数1.03亿,占比98.87%; 机构投资者比例略有上升,数量为117.33万户,占比1.13%。
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也保持稳定,月均收益率3.39%,较2022年末的2.09%上升1.3个百分点,累计收益3310亿人民币给投资者。 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入836亿元; 财富管理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19.61%。
东兴证券预计,上半年银行理财存款规模仍承压,但二季度以来有所回升,产品收益率也明显回升。 考虑到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增加居民金融需求,我们看好三季度理财规模继续上升,有利于银行资管业务收入和代理理财收入的恢复。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
补水保湿舒缓面膜,是一种被许多人誉为“急救包”的护肤神器。面膜补水效果最好...
白沙烟系列包括不同价格、不同规格的香烟,从软白沙、盒白沙到精品白沙一代、二...
作为福建地区的科技创新代表,中聚智能在本次峰会中展示了其领先的AI智慧导览解...
在现代安防系统中,闭路电视的作用至关重要。闭路电视线,通常被称为CCTV线,是连接...
微商代理智能管理系统有哪些作用?2、微商代理方式系统软件,管理方法商地区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