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品牌网手機版 推广

飞鹤上市破发 奶粉存量市场竞争激烈

2019-11-14 10:23:32 來源: 微商资讯网 作者:shixunjie

  

2018年飞鹤在国内婴配粉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约为7.3%。 

在退市6年后,飞鹤再一次回归资本市场。

11月13日,奶粉企业中国飞鹤有限公司(下称“飞鹤”)赴港上市,上市代码为06186。记者注意到,飞鹤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售,此前由于人口出生率下滑,婴配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飞鹤指出,国内乳品市场头部企业市占率还有提升空间。

上市破发

当天,飞鹤股价以7.5港元开盘,随后跌至最低7.06港元,后一路震荡上行,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7.44港元,微跌0.06%。

在前一日,飞鹤公布了配售结果,发售价格为每股7.5港元,这也是当初7.5港元~10港元的定价下限。

对于飞鹤的早盘表现,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虽然飞鹤采取了下限定价,但市场或担忧目前奶粉行业竞争激烈、新生儿出生率也在下降,此外下限定价17倍左右的市盈率,其实也并不算低。

按发行价推算,预计在扣除包销费用、佣金及其他开支后,飞鹤的融资净额约为65.64亿港元,募集资金比此前的预测有所缩水。根据计划,飞鹤获得资金40%将用于偿还离岸债务。

招股书显示,飞鹤总部位于北京,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其为中国最大的中国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2018年在国内婴配粉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约为7.3%。

飞鹤曾于2005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转至纽交所,但因不满于公司价值被低估,2013年6月,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联合摩根士丹利以每普通股7.4美元的价格,总计1.46亿美元,完成私有化。在本次飞鹤的股东名单中,摩根士丹利持有飞鹤18.59%的股份,约16.6亿股,如果按照7.5港元计算,总价值约15.9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飞鹤也是近两年来国内增速最快的奶粉企业,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实现37.2亿元、58.9亿元、103.9亿元,近两年同比增长为58.1%、76.5%。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43.9亿元、58.9亿元,同比增长34.4%。

净利润方面,飞鹤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净利分别为4.06亿元、11.6亿元、22.42亿元,近两年同比增长185.17%、93.28%。201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17.51亿元,同比增长60.5%。

高端奶粉竞争仍待破局

收入上看,飞鹤乳业88.5%的收入来自于奶粉业务,其他乳制品和营养补充品业务份额较小,分别只占5.3%和6.2%。而奶粉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超高端和高端奶粉部分,其中超高端的星飞帆从2016年的2791吨增长至2018年的20263吨,收入从7.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1.1亿元,占到销售总收入的近一半。截至2019年前6个月,星飞帆完成了10871吨的销售,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过去三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而这或与市场整体趋势有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每年出生人口数的下滑,2018年到2023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零售销售价值预计复合增长率为6.9%,2014到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此前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周边和山东部分母婴门店的一段奶粉销量开始下滑,部分国内企业为了吸引新客甚至采用免费赠送一段奶粉的方式,而由于2~3段奶粉是12~36个月婴儿食用,且3段奶粉需求更大,因此人口出生率下滑对市场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过去两年里,国产传统优势地区三四线市场“大吃小、强吃弱”促使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目前行业增长已经看到天花板,市场存量竞争在加剧,未来将面对“强强碰撞”,此消彼长会更加明显。

不过飞鹤乳业认为,未来高端和超高端奶粉有望继续推动行业增长,而拥有品牌知名度及资源,开发差异化的高端产品的头部公司或许能够实现较高的市场份额,因为按照预测,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在2023年将达到199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6%,高于行业近10个百分点。

根据计划,未来飞鹤乳业一方面将加快向一二线城市市场拓展,而这此前也是外资奶粉品牌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则向华南地区等传统国产奶粉市场扩张巩固市场地位,并拓宽产品组合,从婴配粉转向产前和产后产品,同时对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创新,并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投资新的设施来增加收入。

而这一观点在奶粉行业内也被比较多地认同。

雀巢大中华区婴儿营养副总裁严可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但他并不认为市场总量在缩减,而是整体增速在放缓,而且市场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婴幼儿配方奶粉高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轻的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更强烈。另一方面,虽然新生儿有所减少,但出于对营养的重视,其产品消费周期可能更长,消费量也会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外资品牌忙着对三到五线市场渠道下沉,国产品牌忙着反攻一二线城市,但由于各自都存在短板,都未取得明显的成果,两者市场泾渭分明的格局并未有太大改变,仍待破局。

上一篇: 华住锦江首旅如家三大酒店上演圈地战 净利均下滑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5016134号-3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微商网 www.shixunjie.cn 版权所有 青鸾传媒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