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品牌网手機版 推广

剥离液态奶、股东连抛资产,中国圣牧是求生,还是套现?

2018-12-24 18:30:31 來源: 微商资讯网 作者:shixunjie

  

林辰/文

12月24日,曾刚刚宣布今年溢利总额将减少约10.6亿元,且预计连续两年巨亏的中国圣牧,决定将拖累自身的液态奶“包袱”甩给蒙牛。

销售疲软 圣牧出售亏损“罪魁祸首”

今天上午,中国圣牧宣布,旗下附属公司将以3.0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蒙牛出售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蒙牛和中国圣牧将分别持有目标公司51%和49%的权益。

而在交易之前,中国圣牧将对圣牧高科奶业先进行重组。将自身所有下游乳制品业务链及相关资产转让予目标公司,使得目标公司将成为一家以进行有机乳制品(不包括婴儿配方及其他配方奶粉产品)生产及分销为主营业务的下游乳企。

根据公告,负责生产及分销液态奶的圣牧高科奶业,2016年税后亏损7699万,2017年巨亏11.85亿元。而据财经网查阅,中国圣牧在本月21日发布的盈利警告中曾指出:由于为旗下全资附属子公司圣牧高科奶业、圣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计提减值准备10.6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录得亏损。

可以说,此次出售的圣牧液态奶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导致中国圣牧亏损的“罪魁祸首”。

根据其2017年年报,全年有机液态奶销售量下降21.7%,而在适度下调终端售价后,液态奶收入整体下滑3成至14.27亿元。且由于原料奶价格大幅下调,集团倚赖的奶牛养殖业务同样表现不佳,圣牧全年净亏8.24亿,是创立8年来的首度亏损。

今年9月,中国圣牧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已累计亏损11.865亿。其中,液态奶业务继续以3成的下降速度收缩,在集团内部的收入比重,也已经从去年年中的60.5%下滑到34.3%。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圣牧在当月宣布,为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及提高营运效率,将不再为部分认证届满后的牧场继续申请有机认证。不过,其透露,该认证变动涉及的仅包括销售至第三方的原奶,不影响集团自有的有机液态奶产品。

曾经主打“无污染”的液态奶品牌,因销售疲软,在集团内部权重逐年降低后,终被出局。

而被冠以“有机奶源”之王的中国圣牧,也在高端液态奶品牌销售不利和上游奶价低迷的双重打击下,深陷泥潭。

事实上,圣牧在危机之中,不止是向蒙牛发出过“求救”。本月初,大北农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邵根伙已与首农食品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或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因邵根伙间接持有中国圣牧20.48%的股权,首农食品旗下则拥有在华北市场颇为强势的三元乳业。一时间,多家乳企的命运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对此,乳业分析师宋亮向财经网表示:“大北农如果要卖给北京首农,如何处理持续亏损的中国圣牧,对背后的控制人而言,难度很大。现在将部分资产卖给蒙牛,对股东和管理层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解套了。”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则向财经网指出:“邵根伙质押了大北农的股权,钱去了哪里?他买圣牧股权的钱,又是从何而来?如果买圣牧的钱是从质押大北农得来的,境内质押的资金是怎么流向境外的?为什么在卖掉圣牧,可以救大北农的时候,却选择放弃大北农?”

对此,财经网给中国圣牧官网所留邮箱发出上述疑问,但截至本网发稿时,未能得到回复。

据财经网了解,邵根伙自2016年开始增持中国圣牧,2017年6月,取代创始人姚同山成为圣牧董事长。当年年底,则开始兼任CEO一职。与深度介入圣牧相反的,则是邵根伙从大北农的抽离。其不仅在今年6月离任大北农总裁一职。根据大北农的2018三季报,邵根伙持有的约占大北农总股本41.25%的股份17.5亿股中,有99.99%进行了质押,且有4963.8万股被冻结。

而大北农业绩也是一片愁云惨雾。由于猪价疲软,养猪业务亏损较大,猪伺料销量和毛利率也受到不利影响。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预计下滑87%,预计全年净利下滑3到6成左右。

大北农选择将具有国资背景的首农食品集团作为投靠对象,在泥潭中挣扎已久的中国圣牧,即使即将连续两年亏损,其资产价值也不会被掩盖。

宋亮向财经网表示,从大环境考虑,根据其个人估算,中国奶牛存栏量已不足600万头,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奶源短缺现象。而从蒙牛自身发展情况看,即使其实际控制的现代牧业有近8成的原奶供应给了自己,但其奶源采购量依然得不到满足。其还透露“此前蒙牛的有机奶产品使用的就是圣牧的有机奶源,这轮更深层次的合作,有助于蒙牛实现对奶源稳定供应的控制。”

蒙牛内部人士也向财经网表示,“本次收购能帮助蒙牛进一步优化优质原奶、有机奶源的布局,从而加速公司有机乳制品业务的推进。”据财经网了解,蒙牛旗下涉及有机奶的产品包括特仑苏、未来星等。其中,特仑苏在2017年销售额录得双位数增长,总收入超百亿,是蒙牛旗下的重要单品。

充实奶源 蒙牛有机奶或可实现1+12

事实上,相比终端品类繁多的单品,奶源一直是中国乳企获得市场信任的重要武器。无论是布局海外黄金奶源带,还是升级自身的牧场管理系统,都是在为自身的质量背书。而重资产的奶源供应链,无疑掌握着下游乳企的咽喉。

2008年,蒙牛曾和现代牧业签订长达10年的供应协议。根据协议规定,现代牧业生产的70%的原奶应供应给蒙牛,其余30%可酌情出售给其他企业。但在2013年,市场传出现代牧业正压缩向蒙牛的供应量,开始向伊利供奶的消息。不过,2017年,蒙牛通过增持现代牧业股份至39.9%的交易,成为后者实际控制人,实现了上游乳企阵营的初步划分。毕竟,就在当年,伊利收购中国圣牧的计划告吹,让两大上游奶源基地和下游巨头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当然,收购一家脱胎自上游奶源巨头的下游液态奶公司,并不只是对上游奶源施加影响力这么简单。

去年9月,蒙牛宣布要在未来三年达到销售额和市值的“双千亿”计划。而根据财报,蒙牛2017年收入增长11.9%,刚刚突破600亿;今年前6个月,则以17%的增速达到344.7亿。“要想在2020年突破千亿,单纯靠蒙牛自身是很难的。”宋亮向财经网这样表示,“通过并购外部标的充实内部营收,确实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做法。”

据财经网了解,2013年,蒙牛曾通过124亿港元高价收购雅士利股权的方式,成功布局奶粉市场。2014年,蒙牛以4.69亿元获得君乐宝51%的控股权,在酸奶和华北液态奶市场落子。多品牌经营,虽是消费行业的通行战略,但如何协调内生和外来品牌的关系,依旧是一个难题。

对于曾经和蒙牛特仑苏互为竞品的圣牧有机纯牛奶,在进入蒙牛的大家庭后,是否会面临定位冲突?上述蒙牛内部人士没有正面回应,只表示,“蒙牛可以向圣牧输出更好的质量及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帮助圣牧取得更好的营运效益。”

而沈萌也相对乐观地表示,“圣牧有机奶的关键环节在上游,市场营销是其薄弱短板。把部分资产的控制权交给蒙牛,可以借助蒙牛在下游营销的优势实现转机。”其同时提到,对于蒙牛来说,“以有机作为卖点的圣牧,也能加强特仑苏在有机奶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结语

总之,将在终端表现不力的液态奶业务剥离,对中国圣牧来说,或许是重新聚焦上游原奶的一次“断臂求生”。圣牧股价今日大涨23.33%,就是外界对这宗交易最为直观的态度。

而对期望在2020年实现营收千亿的蒙牛而言,在圣牧股价徘徊在0.3元左右时出手,既以一个相对划算的价格充实了自身有机奶的品牌矩阵,也达到了对上游乳企施加影响力的效果。

只是,对于藏在圣牧和大北农后面的邵根伙来说,其在一个月内连续作出抛售资产的决定,所图为何,确是值得深究的疑问。

上一篇: 发改委杨宜勇: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一个重要方面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5016134号-3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微商网 www.shixunjie.cn 版权所有 青鸾传媒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