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品牌网手機版 推广

半年近300亿债券违约,震荡波冲击各方:律师没空吃饭,机构全方位排查

2018-07-19 09:32:53 來源: 微商资讯网 作者:shixunjie

  

“被告认同违约,但没钱还,你们打算怎么办?”

在近日一次“债券纠纷”庭审上,一家资管公司代理律师遇到了难题。他代理的公司通过资管计划募集并投资超亿元购买了2016年发行的一只债券,该债券今年发生了违约。

除正在频繁爆雷的P2P之外,债券也是今年“爆雷大户”。始于2018年这波债券违约潮,迄今已有28只债券违约,追平2017年全年28只债券违约量,涉及债券余额达289.27亿元。

债券宣告违约并不意味着事情了结,相反,其实是很多事的开端:

那些不幸中招的投资者,开启漫漫追偿路;

那些没有踩雷的投资者,心里也并不踏实,自己手里的债是否安全,总要掂量掂量;

那些有踩雷危险的投资者,已经提前开始着手“自救”;

而从事金融诉讼的律师们,则成了这个市场炙手可热的角色;

还有那些给债券做过评级的人,那些主承销和受托管理方,莫不承受压力……

债券违约阴云下,不止发行方、投资人受到影响,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资管公司、基金公司乃至律师事务所等,所有人的神经都在工作中更紧绷。然而,如何打破这一个个的窘境?

咨询量翻倍,金融律师忙疯了

打赢了官司可能也拿不到钱——对于这个难题,上述资管公司代理律师很无奈。

同一发行人发行的其他数只债券均发生了违约问题,已经有好几波诉讼在前,最终自家代理的公司能否追回本金,以及能通过资产保全挽回多少损失,都是未知数。但很明显,什么都不做更没希望。“没办法,官司还是要打,同时尽量去做资产保全。”他说。

诉诸司法正在成为处置债券违约的热门途径。

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从事金融案件诉讼的李力(化名),一个上午接待了两拨客户后已至中午,他还没有吃中饭的打算。“趁着中午,还要开个会,”他说,今年来咨询和诉讼的客户比往年同期多了一倍还多,快忙疯了,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10点以后。

据称,来咨询的机构投资者中,来自银行、证券、基金等都有,他们有的是想提前做准备,有的则是已经着手诉讼。

逐渐增加的债券违约事件,让投资者无法乐观。券商中国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8日的违约债券达28只,涉及债券余额289.27亿元,对应15家发行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违约债券评级,并非都是所谓低等级,如AA及或更低。从发行主体看,有7只违约债券发行时的发行主体评级在AA+以上;从债券本身评级看,发行时债券评级在AA+以上的违约债券有3只,甚至不乏AAA级债券亦现违约。

1.webp

此外,今年以来有62家企业遭遇共计108次主体评级下调,仅6月以来就共发生46次主体评级下调,涉及39家主体。而在6月以来的评级下调中,有10家企业被调整至了A级以下。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有些债券出现连环爆雷现象,发行人旗下如果出现一两只债券爆雷,该发行人发行的其他债券的债券持有人信心也会受到强烈冲击。

感受到诉讼压力增加的不仅是律师。近日关于债券纠纷案件的一次庭审中,由于同时涉及四件诉讼案件,证据信息量大,当天仅完成了双方证据交换。

和P2P多为个人投资人不同,债券、资管计划产品的直接投资者类型更多元,既有个人,也有机构。除了违约方,一些代销平台也无法置身事外。和以前相比,不少投资者不再抱有“刚兑”心态,这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追求后续补偿问题。

尤其是有的连续投资过同一发行人的多只债券,在一只债券违约后,另一只债券如果再出现利息违约,一些投资人根本没有耐性等到本金兑付的那一天,而是会提前采取措施。

不过,追偿的路并不平坦。有的会成功,有的则遥遥无期。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6月28日发布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显示,一家银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约3亿元本金及利息和违约金,执行中,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无银行存款、无房产登记信息、无车辆登记情况,账户余额均为零元等情况,这意味着赢了官司但拿不到赔偿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

券商固收部债券人士:最怕看违约新闻

在债券违约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与债券市场密切相关的券商正在各个层面上加强防范。

“我现在最怕看到新闻曝出来哪只债券又违约了,如果正好是我给过评级的债券,我就要完了。”华东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债券研究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坦言,这位债券研究员所在部门如今正在仔细复盘所有违约案例,研究每一只债券违约的原因。

一位固收行业分析师则表示,今年以来,他带买方(基金公司等)去调研的频率变高。“买方会在存量债券里筛选,如果有预期违约风险的债券就要求我们一起去调研。这种调研一直有的,今年尤其多。”该分析师称。

另一方面,来自监管的风险排查要求,今年也在加强。据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债券人士介绍,从今年开始,监管对于券商做好债券风险防范的要求更加严格。

“与以往对已发行债券的例行检查不同,今年又特别要求券商对当年行权或到期的债券做提前说明。各地证监局都已召集存量债券的受托管理人去开会,要求受托管理人在债券行权或到期日之前三个月提交核查意见,具体解释该债券到期时资金是否可以及时兑付。”该人士介绍说。

券商担任债券的主承销商和受托管理人职责的,今年压力更大。上海一位自2015年起专门做债券相关案件的律师告诉记者,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债券持有人在向发行人索赔而不得的情况下,开始把矛头指向主承销商和受托管理人。

“主承销商/受托管理人是有义务帮债券持有人要钱的。如果是债券发行或管理期间,主承销商/受托管理人有主观故意的错误,比如在尽调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选择隐瞒,那么这只债券出了问题的话,主承销商/受托管理人是必须承担责任的。”上述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债券人士说。

该债券人士还表示,但现在有些违约债券的主承销商的责任在于尽调不到位。“其实2015年公司债井喷,当时是什么债都能发,因为资金很容易找,再差都能找到资金续上。而当时监管对于尽调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如果按照现在的要求追溯过往,确实可能出现尽调不到位的情况。”该人士说。

2015年1月,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一方面扩大发行主体,一方面加快审核,让公司债发行条件高度市场化。当年,交易所公司债发行出现井喷,地产公司和类平台企业成为主要发行主体。但好景不长,2016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开始收紧地产和城投债,交易所公司债的发行就大幅收缩了。

险企主动开启债券风险排查:上班心情紧张

80%资金配向固定收益领域、债券配比占大头的保险机构,在债券违约频发之下,也早已坐不住,主动开启了对所持债券风险的排查。

“每天上班更认真了。”某中小险企债券投资负责人说,每天都更认真地看所持债券发行主体的财务信息变化和新闻动态,这成为他们监测风险的日常。

据券商中国记者从某保险集团投资部负责人处了解,以往由监管主导或监管要求的债券风险排查,监管机构会下发相关表格,让各家公司按要求填报数据,主要是持仓信息和风险状况,包括客观描述和自评报告等。

比如,在一年多以前的2017年3月,原中国保监会就向保险机构下发了《关于报送债券交易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业内各机构根据要求填报债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包括债券交易情况表、保险资管产品债券交易情况表等。

今年则有所不同,截至本周一(7月16日),券商中国记者询问的几家保险机构,均表示未收到来自监管的债券风险排查要求,不过他们都表示公司内部已经在进行排查,“不用等监管要求,公司都有动力自发排查。”

“我们排查了排查了。”一位受访中小险企首席投资官被问及是否开始排查债券时,先是连用两个“排查了”作肯定答复,接着进一步介绍,大约在两个月前,公司启动了对所持债券逐个进行的风险排查。“我们还行,比较保守,买的主要还是高等级债券,另外规模不大,持债个数也不太多。”

尽管如此,他们排查债券风险前后仍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据他介绍,该公司排查债券风险的流程大体为,先是信评部门对债券进行内部重新评级,风险高的则再由投资经理介入,作出下一步投资决策。城投债方面,有一些还做了尽调。“虽然投的城投债都是高等级的,但是还是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负债率等进行重新评定,不会简单根据江浙富、东北穷这种笼统的界定来判断城投债安全与否。”

他表示,一个月排查下来,总体的结果是,公司持有的债券相对安全,风险不大。

这家中小险企的排查及其所用方式,是多数险企开始对所持债券进行风险排查的一个缩影。一位资深保险投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排查的方式,一般是信评为主,风控、前台投资等都会参与其中,对已经持仓的全部或者部分债券逐一进行评审,评审主要是基于债券发行人财务、动态消息等情况作出。

“评审结果出来后,如果提示有重大风险,可能就会建议卖出。如果是记为‘持有至到期’的,还得修改会计科目,这是个特别麻烦的事情。”他表示,如果根据公开资料难以做出判断,则会去发行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力争获取更为全面的可供决策的信息。

另外,还有一种了解债券安全性的方式,即与券商、资管机构等进行相互交流,来获知信息,这种的方式有半公开的,也有私下一对一的。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今年5月对保险机构的调研显示,未来半年,险资最关注的风险即信用风险,政策、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流动性、汇率、杠杆等风险都排在其后。

根据保险监管规定,除国债、政策性债券、金融债以外,保险资金可投的非金融企业债或公司债,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要在A级以上,债券评级一般须在AA级以上。实际操作中,保险资金可投标准要严格得多。

券商中国记者获得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保险资金持有的约5.5万亿债券中,国债、金融债占比接近60%,企业债比例不到40%,企业债中3A级以上的占到85%。

从债市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约70万亿元,保险资金全部配债规模5万多亿元,因此业内称,从概率上讲,保险机构受到的影响较银行更小。

“踩雷”连环违约机构积极自救

作为稳健投资派的代表,多家保险公司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今年发生的20多例债券及非标违约中,险资“踩雷”并不多见。

一个颇受关注的“险情”是,今年2018年6月,光大永明资产发起设立的“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遭遇潜在的本息延期危机,有10余家保险机构参与投资了这一计划。

由于港口资金短缺,偿债主体营口港务集团一度表示对该计划到期的本金及利息共计5.3亿余元无力偿还,申请调整到期的还款计划。不过,最终营口港务集团于6月20日按期完成本息支付,该债权计划终于有惊无险。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为该债权计划提供了本息全额无条件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设置担保安全垫,是保险债权计划经常使用的投资保障措施之一。

不过,险资并非“不破金身”。著名的中城建系列违约案中,亦出现了险资投资者身影。2016年11月起,“12中城建 MTN1”、“11中城建MTN1”、“12中城建MTN2”、“16中城建MTN001”、“15中城建MTN001”、“15中城建MTN002”等多只产品相继出现延期兑付问题。2016年11月28日、12月9日、12月19日,三只产品在短短不到一个月里连续发生违约。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至少有三家保险公司踩雷该系列债券。不过,相较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债券风险情况,也更早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中城建于2017年5月3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被太保集团及旗下两公司、光大银行、长盛基金、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吉祥人寿等13家金融机构起诉,涉诉案件20件,涉诉金额(本金)总计34.1亿元,其中有9例是在诉讼发生时还未发生违约问题。

例如,2016年12月9日,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投资于“11中城建MTN1”的本息遭遇违约,该公司当年末即对中城建提起系列诉讼,其中一例就是要求“16中城建MTN001”偿还本金及利息,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查询到的一审诉讼材料,该资管公司诉讼中认为中城建资信状况严重恶化,已有两期债券发生实质违约,其行为清楚表明其在履行期到来时不能兑付16中城建MTN001债券的可能性非常大,要求法院判令偿还本息。案件审理过程中,2017年3月1日,“16中城建MTN001”出现首次利息违约,该资管公司的诉讼请求最终获得法院支持。实际上,该期中票2018年3月1日再度未能足额付息。

中城建发行系列中票时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均为AA+,并不属于险资最青睐、安全级别更高的AAA投资级别,为何会吸引多家机构投资?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分析,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不相同,中小保险公司成本较高,配置债券时对收益率要求更高,有些大型保险资管公司也开展第三方业务,由于这种第三方户对收益率的考核要求高,投资经理从配置角度考虑也会搭配一些高收益率债券,这种情况下承担的风险也会更大一些。从整体投资来看,由于保险资金对AAA评级以下的债券持有量仍非常少,个别踩雷事件并不会对整体投资收益造成很大影响。

债券投资者预期需要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债券市场看似出现较大规模违约,不过央行副行长潘功胜7月初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整体较低,截至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为0.39%,低于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也低于近年来国际市场水平1.2%-2.08%。

他还表示,债券违约是市场经济下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应和正常现象,个体债券违约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预期。有适当违约,对于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是一种制约,信用差别也会表现在债券发行的价格上。这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

事实上,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梳理2014年来的历年债券违约情况发现,债券违约的现象在2016年较为突出,新增违约主体数量以及新增违约债券规模均较多,2017年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大幅减少,2018年新增亦不多。

而此前的5月份,该团队研报称,今年债券市场所谓的“违约潮”,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的不同。2016年的违约潮,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的客观背景以及个别发行人(如东特钢)的主观偿债意识淡薄所致。而今年的违约,更多地是由于“金融强监管”以及“政府债务强监管”所引发的广义信用收缩,并且在发行人的不合理应对下,以及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的推动下,形成了“信用收缩-违约”的闭环。

这份研报认为,在恐慌的环境下,投资者通常会过度反应,对未来的信用市场形成过于悲观的预期。此时,可以对投资者的预期进行引导,以使其回归至合理水平。事实上在历次的信用风波中,政府都会以“答记者问”等形式稳定市场的预期。而除投资者节点外,要解锁上述“信用收缩-违约”闭环,还可以在监管者节点上,加强监管协调;在发行人节点上,进行发行人教育;在债项节点上,引入显性的和隐性的增信。

上一篇: 央视:罗平锌电假整改真污染 当地居民5年没水喝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5016134号-3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微商网 www.shixunjie.cn 版权所有 青鸾传媒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