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品牌网手機版 推广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摸底启动 重点覆盖棚改PPP等项目

2018-07-16 09:38:26 來源: 微商资讯网 作者:shixunjie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一轮由多部门参与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摸底排查正式启动,重点针对地方棚改、PPP等重大项目负债、资金流情况等。

多位业内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举旨在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底数,并有望在摸清“家底”后,出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对风险的早下手、早处置。

区域性隐性债务风险需关注

中诚信国际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衍介绍,中诚信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按三种口径测算,结果处于20万亿到30万亿之间,如果与显性债务比较,约为显性债务的1.4至2倍。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总量可控,但需要关注区域性隐性债务风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已取得重大进展,但隐性债务风险正在积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多在市县两级政府,潜在不合规比例较高,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缺乏实际保障。如果不能合理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两者之间的资金缺口只会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甚至直接的违法违规融资予以弥补,“堵暗道”工作难以避免“顾此失彼”或“堵而不实”的处境。

连平进一步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短期内会增加其财政压力:隐性债务“去杠杆”将形成较大资金缺口;个别隐性债务可能打破“刚性兑付”:近期一些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的债券违约现象发酵。去年中期以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陆续受到一定限制和治理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即已出现明显下降。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看来,目前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担忧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PPP方面,担心搞所谓假PPP、伪PPP,而实际增加了负债。二是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在实行市场化转制中“暗度陈仓”,仍在形成地方“隐形债”。三是现在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的产业引导基金,在推进过程中间又出现了地方隐性债务问题。

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途分析

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偿债来源分析

下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将显著抬升

据中债资信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8个省级政府和2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14,109.13亿元(293支),同比下滑24.18%。其中,一般债10,435.85亿元(占比73.97%),专项债3,673.28亿元(占比26.03%);公开发行债券11,241.60亿元(占比79.68%),定向发行债券2,867.53亿元(占比20.32%);置换债9,688.72亿元(占比68.67%),新增债3,328.72亿元(占比23.59%),还本债1,091.70亿元(占比7.74%)。从发债频率来看,月度差异较大,但总体呈现逐月大幅上涨态势,进入二季度以来尤为突出。

整体看,2018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放缓,但根据中债资信此前的测算,2018年地方债总体发行规模不低于4万亿,预计下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将显著抬升。

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概览

化解风险亟待市场化、阳光化转型

尽管总体风险可控,但长期仍存隐忧。不少专家认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方面是加大排查清理力度,“严堵后门”,另一方面是“更开前门”,最终促进地方债规范化、市场化、阳光化。

中债资信公用与机构部分析师白子渐认为,由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来源、投向等诸多信息透明度较低,不利于风险判断及后续处置安排,建议持续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理核查,严控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另外,建议依据债务资金投向,明确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偿还责任。

具体来看,对于新增债务中用于无收益的纯公益性项目的部分,通过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变现、土地出让、政府债券置换等方式依法筹措偿债资金;对于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准公益性项目的部分,优先使用项目收益和举债主体其他收入偿还债务;对于以市场化方式举借的经营性项目债务,由举债主体自行承担偿付责任。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严监管下地方政府存在融资紧的问题。对于融资困难的地区,可以合并城投,组建新的综合性城投集团,将业务相同或者互补的城投公司合并,实现城投的业务多元化,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城投融资能力。

“加快市场化转型,尽管很困难,但城投资产中扩大经营性资产比例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李奇霖表示,对于公益性资产占比高的城投,剥离隐性担保后可以成为地方项目的实施单位,还可以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对于市场化参与度高的城投,可以考虑旅游、养老、公用事业等板块;对部分评级不高的城投来说,也可以考虑通过ABS融资。

“过去一年中央出台了62号文、97号文,为地方政府融资开前门,包括土地专项债券、收费公路专项债券、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地方债务处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闫衍指出。

目前,地方债“前门”尚有继续敞开空间。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推算,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投向是基础设施投资。去年基建投资总规模约为17万亿,其中约1/3是外部融资,也就是说外部融资总规模约为5万亿。由于发行地方债是地方政府唯一的合法融资途径,而地方债今年额度为1.35万亿,如果要保持同等基建规模,今年基建投资的外部融资缺口在3万亿以上。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建议,通过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既要保障中央的财税收入,又要积极引导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广义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由于地方债相对受限,应当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来化解地方债务。长期以来,地方财政缺口很大程度依靠土地财政来弥补,随着棚改货币化的边际收缩和房地产调控趋严,未来土地财政收入可能会逐渐放缓。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认为,对于地方融资缺口,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一些特别的中央政府债务,通过银行拨分少量存款准备金来购买国债,提供结构性支持。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上有更大空间,银行也没有大的损失,只是替代持有国债。

上一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棚改货币化安置不踩“急刹车”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5016134号-3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微商网 www.shixunjie.cn 版权所有 青鸾传媒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