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品牌网手機版 推广

印国内各方对疆域撤军究竟怎么看?(印度撤军中国赔款200亿)中印疆域撤军震撼视频,

2024-08-03 20:22:09 來源: xmsouhu 作者:xmsouhu

  

 

导言

2月10,中印军队在班公湖地区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后,引发印国内舆论狂潮。起初,印国内舆论普遍对撤军协议感到强烈失望,并将中国视为不能与之谈判的背信弃义者,还视莫迪政府视为“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屈服于中国的无能卖国者。双方实施撤军后,莫迪政府用近乎愚民的方式,营造逼退解放军的假象,乐成将自身塑造成胜利者。而当我国公布阵亡将士名单时,印媒又利用了民众传统上对中国官方数据权威性、准确性的质疑心理及狂欢情绪,使民众坚定地认为印度在加勒万河谷辩论中占了自制,以此抵消印军从班公湖一带撤军所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未来,诸如加勒万河谷辩论的事件依然可能发生,而此次印国内越来越强烈的厌华、反华民意,势必增加两国解决疆域争端的难度。

2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现,根据中印两国外长莫斯科会晤和双方第九轮军长级会谈告竣的共识,两军一线队伍于2月10日开始在班公湖地区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他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严格落实双方告竣的共识,确保脱离接触进程顺利实施。在2月10日当晚就有不少印媒转载中方声明,但印官方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而是到2月11日,由印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在议会联邦院做了解释性的说明,全文要点如下

中方同意把班公湖北岸的解放军撤回到Finger8以东,印方也将把队伍撤回到Finger3附近的基地,且双方同意暂停在Finger4至Finger8之间的定期巡逻活动;

双方在班公湖南岸也接纳类似的撤离行动,拆除2020年4月以后在争议地区建立的所有建筑、工事等,并在未来48小时内召开新一轮会谈,商讨其他对峙地点的撤军问题;

双方同意应尽早根据告竣的协议完全脱离接触,中方意识到印方守卫领土的决心,预计双方会共同努力解决遗留问题;

中印双方需要执行三个基本原则:双方必须尊重并严格遵守实控线、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改变现状;双方告竣的协议和谅解必须全面遵守;印方一贯认为,双边关系可以和解决界限问题同步进行,但任何破坏疆域和平与宁静的行为都一定对双边关系产生倒霉影响;

虽然在拉达克的中印实控线有许多摩擦点,但印军已经做了充实有效的摆设,并占据了一些战略高地,而2020年在班公湖一带的行动说明印军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印方谈判的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寸印度领土,也没有做出任何让步,无论哪一党派都需要在国家宁静、统一、完整的问题上站在一起。

印媒标注的班公湖北岸的争端示意图

印媒标注的班公湖附近的争议地点,红色箭头附近的山脊,即为2020年8月29日印军偷占的高地

在随后的几天里,印媒除了引述两国发表的官方声明外,多数没对双方的撤离做出过多评论,更多的篇幅是梳理印方视角下的整个辩论过程。其中虽有对中国的污蔑,但总体出现出一种尚需观察,不急于下论断的心理。在印度网民的评论中,大多数人显然并不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除了对两军告竣撤离协议持有一种惊讶态度外,就是对中国根据约定撤军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并有非常多情绪强烈、谋求战争解决疆域争端的言论。

别的,印度知识精英群体普遍对此协议感到强烈失望和不满。其中以国大党秘书长兼首席发言人兰迪普•苏尔吉瓦拉(Randeep Surjewala)的反对声明最全面,也具有代表性[11]

。其所表达的不满,大抵可以归纳于三个方面:

疆域撤军没有真正恢复到2020年4月之前的状态,反而将印度的Finger4至Finger8的“领土”谈成了“缓冲区”,却标榜自己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印军放弃了2020年8月底占领的一些高地,放弃了对中国的战略优势,枉顾印军为此做出的牺牲。

印军主要谈判人员破坏了印度将疆域争端一并解决的传统,只是解决了班公湖附近的对峙问题。中国在拉达克其他地区的“入侵”依旧连续进行,印政府却对此保持缄默沉静

军届的反对声最为具体。如印退役少将阿肖克· 梅塔(Ashok Mehta)认为,印度在疆域地区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而印度政府为了稳定疆域局势,屈从了中方压力,不但将班公湖北岸的‘印度领土’谈成了‘缓冲区’,还错误的将班公湖南岸高地放弃,近乎完全满足了中国对1959年实控线的要求。而这位退役少将曾在2017年洞朗对峙期间,与周波大校进行过电视辩说

左一为阿肖克·梅塔

又如前退役军人、现为观察家基金会顾问的迪帕克· 辛哈(Deepak Sinha)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心。他认为,2020年8月29号印军夺取班公湖南岸高地是一项明智的行动,这有利于打击解放军在斯潘古尔山口集结的装甲队伍。而军方默许了政客的要求从这里撤军,无疑是放弃这种优势,将重蹈1962年的覆辙。究其背后原因,则是印人党为了赢得未来几个月东部各邦的大选,通过损害国家利益的方式,主动缓和疆域局势,并试图掩盖真相。

如果回过头来看印防长在2月11号在联邦院做的演讲,除了提及班公湖北岸的撤军情况,对南岸高地的撤军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双方在班公湖南岸也接纳类似的撤离行动”(A similar action would be taken in the South Bank area by both sides.),也无怪乎被人指责轻描淡写,掩盖真相。印度战略问题专家,也是知名对华强硬派布拉马·切拉尼认为,印度从班公湖南岸撤军意味着放弃了已有优势,这是十分荒唐、愚蠢的决定,并怒斥该协定是卖国协定。

由于这些精英群体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粉丝众多,各类印度对华作出重大让步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流传这就增加了印网民对政府为换取解放军从Finger4至Finger8地区撤军,放弃去年8月底占领班公湖南岸高地的担心面对国内精英群体和部门网络舆论的不满,印国防部在2月12日发表了一份辟谣声明,不外只是聚焦在班公湖北岸的撤离问题,并没有涉及印度国内民众关心的班公湖南岸问题,印度国内的反对声依旧,辟谣声明效果寥寥。除上述反对声音,也有一些人发表了差别意见。印度陆军退役少将贾加特比尔· 辛格认为,印军撤离班公湖南岸高地,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对解放军的监视,更不意味着放弃了潜在军事优势,国防部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澄清。他同时认为,虽然中印都是核国家,但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超印度,脱离接触不但有利于中印维持双边关系稳定,还有利于印度集中注意力发展国内经济,施行‘韬光养晦’战略。然而,这种从中印关系大局着想,真正维护印度国家利益的声音实在太过微弱,并不是当前印度国内舆论的主流。

可以看出,其时的印度国内舆论对印政府告竣的撤军协议并不买账。他们视中国为蚕食印度领土的凶手,是不能与之谈判的背信弃义者,视印度政府为“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屈服于中国的无能卖国者。而到了2月16日,当双方撤军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印度部门媒体还被允许直播完整撤离过程,印度国内舆论立刻被解放军撤离的信息刷屏。印媒的报道此时普遍出现出以下顺序:先是用镜头扫视一下解放军在前线摆设的各类装备;然后近距离拍摄双方坦克、人员的近距离对峙,以及摆设战斗车辆的密集水平,增强前线对峙的紧张感;接着报道解放军拆毁临时建筑、工事、停机坪,以及整队的官兵撤离的画面;最后用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对比撤军前后的卫星图像,证明解放军确实是撤军了,而且基本不留痕迹。该顺序所透露出的逻辑,用印度媒体自己的评论来解释最为合适。《印度防务新闻》一篇文章称:全世界都看到了解放军拆除地堡、帐篷,摧毁停机坪和门路的画面,印度乐成的运用其经济、外交、军事实力,迫使一个超等大国撤军。言外之意就是,印度用实力让中国在全世界的镜头下出了丑。不少印度网民表现自己意识到了前线的紧张,赞叹印军的英勇,赞扬莫迪领导有方,并表现有信心打败一切侵略者。

有趣的是,部门印媒与网民对解放军的撤离速度表现惊讶,但也有不少人讽刺解放军因忍受不了高寒天气而迅速撤离。显然,他们明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却又不肯认可趁着这波舆论攻势,印军方也开始表明对撤军的态度。在双方撤离当天,印陆军北方军区总司令接受采访时表现,解放军撤出Finger4至Finger 8之间的印度领土,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胜利,俨然把自己扮成胜利者的模样。他随后称,占领班公湖南岸高地的目的已经到达,但这里并不适合恒久驻军,所以印军也开始撤离。这或许是对国内舆论不满印军放弃该战略优势的回应。他解释说,印军在该地区摆设了坦克,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今后,解放军处于倒霉地位,因此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这表明,印军撤离南岸高地并不会处于倒霉地位。

2月19日,我国公布了加勒万河谷辩论伤亡将士名单,以及其时的对峙画面。画面显示,祁发宝团长领导数名战士,在加勒万河谷中英勇上前抵挡上百名越界偷袭的印军。但这在国内民众眼中是以少敌多、英勇无畏,在印度人眼中却并非如此。印度网民在看到视频后认为,既然印军众多,解放军怎么可能只牺牲4人。印军既然阵亡了20人,解放军肯定只多不少。因此一些印媒转载时,把受伤报道成牺牲,把牺牲4人报道5人;也因此,社交媒体上的多数印度人坚持认为,中国公布的数据起码少了一个零,并进一步认定,是印度赢得了这场疆域对峙。

印度政府并未对此作出回应,反而乐见其成。之后,印政府把关注点转移到第十轮军长级会谈上,印国内媒体对撤军的报道骤然减少,热度开始迅速衰退。可以看出,印度各方官员前后矛盾的表述,遮遮掩掩的举动,都让官方声明大打折扣。印度政府用近乎愚民的方式,营造出逼退解放军的假象,乐成将自身塑造成胜利者。不但便于回应近期遭受的各种指责,甚至还利于积累相应政治资本。而当我国公布阵亡将士名单时,印媒又利用了民众传统上对中国官方数据权威性、准确性的质疑心理及狂欢情绪,使民众坚定地认为印度在加勒万河谷辩论中占了自制,以此抵消印军从班公湖一带撤军所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印度民众对中国抱有极深误解,这与印度媒体恒久对中国进行歪曲与抹黑式报道息息相关。久而久之,这将成为放大中印矛盾、恶化双边关系的一大诱因。中印疆域辩论的发生有其一定性,未来,像加勒万河谷辩论这样极大打击双边关系的事件依然可能再次发生。而印度国内越来越强烈的厌华、反华民意,势必增加两国解决疆域争端的难度。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白广灿

热点视频推荐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闽ICP备15016134号-3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微商网 www.shixunjie.cn 版权所有 青鸾传媒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