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16:03:36 來源: 微商品牌网
微商网报告:
《服饰全貌——明代服饰文化展》的单元划分是根据明代服饰文物的分类:
1、“天下为挂衣而治”
本文讲的是官方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服装种类。 明朝自建立以来,就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 洪武三年(1370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服饰制度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立。 明代服饰不仅继承了汉、唐、宋、元的基本造型,还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突出了高低贵贱的区别,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2.《华锦庆的美好时光》
明朝中叶以后,天下安定,休养生息。 生活的富裕使仁政流行,能工巧匠使华丽华贵的服饰成为新风尚。 用于节日节日、生日、宴会、婚礼等吉祥场合的“吉祥服”呈现出新的特点。 吉祥服款式很多,有圆领、直身、道袍、里子、袄裙等; 颜色鲜艳,多为红色等喜庆色彩; 装饰繁复,多采用吉祥图案或适合场合的题材,文化内涵深厚。 其中蟒纹等高级图案被宫廷用作奖励的荣誉象征。 吉服运用了大量的提花、刺绣、金织、刺绣等技法。 它色彩缤纷,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图2:《徐显卿官迹》之“皇帝侍从班”
3、“香流入长裾”
本文讲的是规章制度之外相对自由的日常休闲服装。 明朝初期,休闲服饰较为简单。 明代中后期经济的繁荣促使人们审美观念多元化,休闲服饰的款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男子休闲服装主要有道袍、直筒裙、衬衣、荷叶衫等,女子休闲服装有衬衫、外套、裙子、比甲等。 这种单位分类不仅对应了明代服饰的规定,也顺应了人们从外在和规则中追求自由与和平的过程。
2、明代世代相传的服饰特点及相应的展示方式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丝织业的进步,明代服饰在色彩、面料、式样、结构、图案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些基本特征应该在展览中得到强调。
1. 颜色
传世服饰比出土服饰更有价值的主要原因是传世服饰忠实地保留了原来的色彩。 比如山东博物馆藏的红色帝袍就是红色的。 《明史》记载,洪武三年,明太祖下旨,考察历代服饰款式。 礼部报告:“历代风格各异:夏黑、商白、周红、秦黑、汉红、唐红。衣服仍是黄色,旗帜都是红色的,宋朝也是红色的,国家继承元朝之后,采用了周、汉、唐、宋的方法来治理,衣服的颜色还是比较多的,以穿红色的。” 太祖也随之而去。 “红”是朱红色的一种。 甲骨文中,“赤”的上面是“大”,表示成人,下面是火的形象,表示火堆。 它的原义是人们围着火跳舞,全身通红。 《说文解字》以五行理论解释:“赤,从大,从火,为南方之色”。 南方属火,配红色。 《服饰全集——明代服饰文化展》中的红纱朝服,就是明代红色的标本。 通过它,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什么是“红色”。 大朝会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举行。 据《徐显卿官迹》(图2)记载,参加大朝会(正旦、冬至、万寿节举行)的各级官员,除锦衣卫和侍卫将领外,均着装穿着红色朝服。 远远望去,红衣阵阵倒映如云,场面蔚为壮观,令人印象深刻。
2.纹理
“衣锦全——明代服饰文化展”的服装面料多为纱、罗、帛、帛、花布、金织布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外观,甚至不同的触感。 只有提供丝绸、锦缎、锦缎、蚕丝、挂毯等面料样品(图3至6)供观众亲手触摸,才能让观众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丝绸面料的不同组织结构。
图5 展会上的服装面料样品
3. 装饰
中国人的礼仪观念、伦理习俗、审美情趣构造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服饰的纹样上。 明代服饰的图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象征性、寓意性。 祥云、万字、如意、龙凤、花卉、走兽等图案都蕴含吉祥寓意,表达安居乐业、夫妻和睦、繁荣昌盛的愿望。 多子多孙、福寿双全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图 7:百搭模式
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无论是梭织还是刺绣,图案华丽精美。 尤其是吉服部分的图案,有着特殊的意义。 无论是蟒蛇、飞鱼、斗牛还是独角兽,这些图案从远处看都与龙有几分相似,区分它们的方法就在于细微之处:龙与蟒蛇(图7)的区别在于,爪子的数量为五或四; 飞鱼(图8)与蟒蛇的不同之处在于,尾巴是鱼尾或火焰; 区分蟒蛇和斗牛的关键(图9)是角是直的还是弯的; 独角兽(图10)与其他图案比较容易区分,但蟒蛇变身的麒麟只能通过观察其独特的蹄子来确认。
图9 斗牛图案
这是观众感兴趣、需要了解的知识。 展览采用传统方法手绘服装图案,尤其是衣领周围柿子形状图案的拼接(图11),让观众看到整个图案。 也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取和播放的。 播放屏幕周围安装了镜子,营造出万花筒般的迷幻效果,充分表现了衣服的美和图案的美。
4. 工艺
明代服饰工艺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化妆和织金。 化妆面料的特点是使用颜色多,色彩变化丰富。 编织方法上,采用各种颜色的彩色绒纬管将图案局部编织在织物上,让颜色自由变化。 所谓“金织”,就是指织物上的图案全部是用金线织成的。 有的还用银线编织,统称为“金织”。 金编中的金线可分为片金和圆金。 用化妆和金织技术制成的布料华丽而丰富。 这些技术在展览中都有详细解释。 鲁绣在“服饰成就——明代服饰文化展”中令人印象深刻。 鲁绣又称衣线绣,与苏绣最大的区别在于,所用的绣线是不分线的缝纫线。 用这种绣法绣出的“白纱花鸟裙”,色泽淡雅,神态清新自然,深受姑娘们的喜爱。 再现鲁绣风采,重塑鲁绣辉煌,是展览服务当下、作用当下的切入点。 山东博物馆鲁绣研究中心复制的《白纱花鸟裙》陈列在实物旁边,更加直观、清晰。 。
图片一一拼接图案
5. 风格
服装款式是观众尤其是古装爱好者特别关心的。 但由于文物和展柜的限制,展览往往只展示服装的正面。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我们标注了服装的背面照片和结构图(图1、图2),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三维展示。 观众可以自由触摸、放大或360度旋转近距离观看。 一些主要展品有切割图。 爱好者们可以根据图样进行裁剪,制作属于自己的明代服饰,真正做到衣服可穿、文物活起来。
3、恢复服饰文物的实用功能
服装具有实用功能。 谁戴的、什么场合戴的、怎么戴、怎么搭配,都要在展览中交代清楚。
1. 佩戴者身份
佩戴者最基本的自然特征是性别。 因此,展览中必须注明服装是男装还是女装。 对于明代服饰来说,穿着者的社会身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 隋唐以前,以印章和绶带的颜色来区分官员的等级。 隋唐以后古代服饰面料,官服的色彩取代了印绶制度。 社会上判断阶级地位的标准逐渐从印章、绶带的颜色转向官服的颜色。 与前代相比,明朝的服饰制度凸显了皇权,强化了皇权。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进一步强化了官服之间的等级界限。 在官服上,充分利用色彩、冠冕、图案等,最大限度地表达官员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见衣识官,知物识货”的效果。装饰”。 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用动物补品区分文官和武将身份和等级的方法,在明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并达到顶峰。 展览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刺绣图案与官衔的对应关系,有助于观众了解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才是明代服饰华丽外表背后的真正内涵(图13)。
图1 三运河方部
2、佩戴场合
明朝的服饰制度对服饰的场合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尤其是官服,对何时穿着有复杂而明确的规定:《明会典》记载,重大祭祀、庆典时穿朝服,正月初一官员穿朝服。冬至、圣节,以及宣降、开读、传旨、进表、传令时。 公服:北京的文武官员每天早上上朝、执勤、谢恩、演讲时都穿公服; 国外的文武官员每天早上在公共场合就座时都穿着公服。 后来又改,北京的文武官员只有正月初一出席朝会时才穿官服,而京城外的官员初来望雀致谢时则穿官服。 常服,是明代官员执行公务时所穿的服装,由黑纱帽、团领衫、束绳、黑靴组成。 团领衫最大的特点是布子,又称布服。 仲景冠服,是明代文武官员燕居的服饰,始建于嘉靖七年(1528年)。 明代女子冠服分为正服和常服两种。 礼服用于会见皇帝、王后、参加祭祀等仪式时所穿的服装。 此类官员的着装随场合的不同而变化。 最好借助官方的“官迹”来理解,比如“于绅的官迹”。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经历可谓三起坎坷,坎坷不平。 在《虞神官迹图》中,你可以看到他端坐,衣锦还乡,也可以看到他长袍飘飘,云游野鹤。 他在不同的场合被发现。 衣着不同,以貌论人,以衣识人,并非误判。
3、佩戴顺序
这也是观众们非常感兴趣的。 文物是没有死的,尤其是服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服装文物不能只展示在展柜里,观众必须懂得如何穿着、如何搭配。 例如,宫服的穿着顺序:宫服下穿什么样的中场、皮带如何系、什么时候系皮带、如何戴束冠、穿什么款式的鞋等……,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圆领拼布衣服、裤装、里料通常是一套衣服,可以叠穿。 还附有图片,让观众一目了然。
图15:蓝章朝服肖像
4、服装的搭配
明代官员所佩戴的腰带在明代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等级佩戴。 明代,除宫廷服饰的皮带背面没有玉片外,其他种类的玉带上镶嵌的玉带不下20条。 这些玉盘加起来的长度超过了人的实际腰围,因此明末许多腰带都悬挂在腰间。 它仿佛成了一种装饰品,取其庄重、威严的寓意。 玉带很重。 为了减轻重量,许多带子都经过雕刻,使玉带美观、轻便。 此次展出的山东博物馆藏白玉镂雕玉带板(图14)共20件,镂雕有麒麟、松竹、花鸟等图案。 条带宽度为5厘米,总长度为75厘米。 它分为两节,一节重525克,另一节重298克。 皮带目前不知所踪。 如果加上皮带的重量,估计已经超过1000克了。 在指示板上标记重量是对预设观众问题的答案。
另外,服装是季节性的,展览中不仅有薄纱制成的夏季服装,还有纱布制成的冬季服装。 关于服装的整理和存放,展览也有所涉及,比如用博物馆收藏的香、熨斗等器皿来表达。
图1 蓝氏第六代第四祖于夫人雕像
4、有图有真相
历史是人创造的,衣服是人穿的。 没有人,展览就没有灵魂。 在“盛世服饰——明代服饰文化展”中,有几个生动的历史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有官阶比较低,只能戴二品冠的即墨兰章,还有二品官的却里彦圣公。
兰章(1453~1525),字文秀,号大老山翁。 朝服画像(图15)中,兰章头戴梁冠,身着朝服,腰挂玉佩,双手执笏。 梁冠有两梁,冠顶及额部饰有歇枝。 兰章是贵州监察御史,七品,獬豸是监察御史执法官的标志。 展览还利用张兰母亲的凤冠和霞佩雕像(图16)来展示已婚妇女的服饰。 卞公(1476年—1532年),字廷实,字花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是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画像中,卞公头着胯叉,下着大红圆领右衽袍,下着红袍方衩。 他像天鹅一样笔直站立,双手执笏,系单尾皮带(图17)。 展览还选取了毕子燕的两幅肖像,一幅穿着红色拼布的常服,另一幅戴着围巾、穿着蓝色长袍在课堂上(图18)。
明朝后期,肖像画在官员家里尤其盛行,很多人都身着龙锦祥瑞的衣服。 燕公肖像是“服饰全集——明代服饰文化展”的必备选件,该展主要展示孔子收藏的服饰。 孔尚贤,第六十四代衍圣公,身穿大红色单肩蟒袍,腰系皮带,脚踩皂靴; 第二任妻子张夫人头戴珍珠翠冠,身穿大红色云肩、袖膝的蟒袍。 长袍下穿一件黄色立领长外套,内搭白色领卫。 外套下着官青裙,饰有云蟒、海水、河崖纹,腰间系镶宝石皮带。
另一件大红色过肩巨蟒身着吉祥服的形象(图19)被佩戴,不仅是因为吉祥服的美观,更是因为主人皇家侍卫的身份。 黄沛(1604—1669),字孟坚,号风月,山东即墨人。 崇祯年间,任锦衣卫都尉、指挥使,被封为金吾将军。 可悲的是,被董其昌题为“肘戴金印,藏白玉壶”的骄傲的黄沛,入清后却以反清复明的罪名被处死。王朝。 “奉行前朝规矩”也是他被指控的罪名之一。
图20:钱学森复制的邢阶雕像
肖像画的升级版是对肖像画的复兴,如钱氏再现的邢杰肖像画(图20)。 邢介(1540—1612),字解伯,山东宜都(今青州)人。 他出任兵部尚书,曾率领数万大军援朝抗日。 画像中,星杰头戴华阳巾,身穿青色云肩蟒袍古代服饰面料,袖及膝,腰系钩带,脚穿红鞋,手执如意。 展览中,这一场景被还原在现实生活中,并将邢杰制作成蜡像,是图文并茂的加强版,更加真实直观。
服饰是中华文明的具体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外在规范,更体现内在品质。 “衣锦全——明代服饰文化展”的策划设计是基于明代服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传统。 根深叶茂,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这也是展览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补水保湿舒缓面膜,是一种被许多人誉为“急救包”的护肤神器。面膜补水效果最好...
白沙烟系列包括不同价格、不同规格的香烟,从软白沙、盒白沙到精品白沙一代、二...
作为福建地区的科技创新代表,中聚智能在本次峰会中展示了其领先的AI智慧导览解...
在现代安防系统中,闭路电视的作用至关重要。闭路电视线,通常被称为CCTV线,是连接...
微商代理智能管理系统有哪些作用?2、微商代理方式系统软件,管理方法商地区代理:...